对于课程改革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8-05 来源: 主持词 点击:

 关于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关注的几种现象:一、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存在的地域差异对课程改革的制约;二.新理念要不要旧教法;三、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四、课改与分数之间的矛盾。

 一位石油大亨说过:真正的石油不一定是在陆地和戈壁,也不一定在海洋深处,而在我们的脑海里。此语道破了探究事物真相的天机:即事情的成败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人的思维。正确的思维可以助人事业成功,错误的思维则导致事业失败。当前课改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在教育界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狂风,它带来了新的气息,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甚至可以说是随着一些“固执”的老问题的存在而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们必须冷静地对新课程改革进行思考,防止认识思维上出现偏差,并应及时寻找原因及对策,以便课改能真正地朝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深入地开展下去。那么课改中我们到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在农村地区,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与城市相比,尚有极大差距。贫穷落后,没有什么文化氛围。一些家庭生活环境过于贫穷,父母本身没有什么文化,思想观念又落后,行事过于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儿女小时只有惟命是从,两代人之间心灵上几乎没有什么沟通。更谈不上平时教孩子知识。而教材的编写总以城市孩子的能力为中心点。此外,农村中小学里,教学条件依旧十分落后。图书馆、电脑这些对城市学生来说比较普遍的工具,在这里成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有的地方虽然有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但因没人会用,或是有人会用配套却不齐全,致使其长年闲置,或是转为他用。相当多的教学内容因此而无法正常开展。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一些农村学生的基础极差,行成自卑、内向的性格,缺乏合作、交际的能力和兴趣,这是教师在课改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基础太差,要补;课程太多,要赶;生活太穷,要顾……这些无疑使教师的劳动量加大。不仅如此,如今农村教师普遍出现老龄化现象,再加上农村短线学科教师严重的缺乏,这些都会给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带来极大的制约。在现实中,很多教师是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不少人认为:课改,只适合于城市学生。此言虽有过激之处,但仔细思量,却也有几分道理,更有几分无奈。

 新课程改革出现伊始,即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宣称要打破一切旧的教学方法,以树立新方法、新理念。让许多老师惊呼:“教了几十年的书,如今却不知道怎么教书了!”诚然,自古以来,立都在破之上,有破才有立,有立才能破。我们匆匆忙忙地去接受几节培训课,看到的是:先前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唱唱歌,跳跳舞,绘绘画,且美其名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先前适量的家庭作业被取消,堂而皇之地说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先前的中规中距的教学方法也不再推崇,原因是这样的课堂太死板,没什么“看头”,取而代之的是: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发言踊跃,答案花样百出,评价含含糊糊。可是下课后学生脑子里空空如也,一无所获……当我们脑子里还是晕乎乎的时候就回来效仿,结果老师们都感到疑惑:这样的课堂能把新课标的任务落实到位吗?我们到底是要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看似漂漂亮亮实则华而不实,还是要稳扎稳打地把知识落到实处呢?我们如何在此中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即破立的程度呢?到底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呢?这是让许多老师感到迷惑的问题。笔

 者认为,一切有碍于新课程实施的陈旧教学方法固然要打破丢掉,但已经被实践证明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丢,而且还应站在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高度加以巩固、改进。新理念也需要旧方法。我们不能拿着渔网到处找鱼,鱼儿到手又放掉,使捕鱼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而变成了一种消遣。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是消遣。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是预设教学的复制品。即教师预设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程序,有经验的教师还预设了教学效果:即有明确的课堂教学指向性和目的性。但是新课改中不少教师认为课堂是生成的,既然课堂是生成的就要抛开预设而根据课堂上的变数来确定教学策略。诚然课堂是生成的,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但一味强调课堂是生成的,则会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甚至偏离教学的主航道。比如教学《黄河象》一课时,如果学生一味追问化石种类及其他问题,难道教师就可以丢开文章中对化石形成的推理描写的方法而不顾,抛开文章的主题思想而将《黄河象》上成一节自然课吗?又如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如果学生一味纠缠在桃花心木的用途和种植方法上,难道教师就丢开本文重点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而不顾,将此课上成农技课吗?如果让这种一味追求生成的变数主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是否与课程改革相悖?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生成与预设这两个问题,教师上课极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就课堂教学而言,生成是客观存在的,但预设在前,生成在后,生成会影响预设。故预设时应考虑到生成,要让生成为预设服务。只有做到生成与预设相辅相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主航道,才能借生成的东风,使教学之船方向更正,速度更快。

 课改的一些活动与“考试制度”之间的矛盾,使教师左右为难,最终是“重操旧业”。这问题算是老生常谈了,但却也是阻碍课改深入开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长年来,受分数、试题走向的牵制,绝大多数的老师无疑都相信“分数”在学生、家长和老师心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课改到今,这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没有,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毕竟,分数,依旧是学生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唯一的通行证,是教师评职提薪获取荣誉的最主要的砝码。在现今考试制度不改革,或者说在没有得到根本性改革的时候,在依旧是以分数取人的环境下,让这些普通的教师做个既要分数,又要符合课改精神,上课上得漂亮的老师,实在是勉为其难啊!在现实中,作为普通的教师,他们能力有限。他们“做”得“漂亮”了,就可能难以得到“高分”,就会在分数上比别的教师低,这——是事实;为了得到高分,他们就只有“做”得“难看”一些,这——也是事实;而一些既想“做”得“漂亮”,又能得到“好处”的教师,不少人如今是进退两难,患得患失,这——也是事实。每个人都知道,获取分数的最好、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不外乎一个字——“压”。题海战术加上攻心策略以及借“前途”“理想”教育方法的运用,效果立竿见影,收获甚丰。这一点,诸多同行都是行家里手,深明其理。更何况诸多同行都在为“饭碗”而“惶恐”之时,又有多少人敢真正地放手尝试?只怕到时,上对不起领导家长,下对不起妻儿,那可不是好玩的。在这种情况下,课改,只能是后娘的孩子——靠边站了。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了。

 从笔者看,以上几点是阻碍课改顺利深入开展下去的主要原因。但要将其改正过来,却实非易事。因为,课程改革不是某一方式、方法上的改变,也不单纯是教师和学生的事。课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正因如此,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不是辛苦上一两年,三五年就可完成的事。它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教师、学校、家长的通力合作,需要我们的这个社会、

 政府对这一改革的关注和支持。若以培训两周,听了几节课,学了几种“方法”,依靠着几个“臭老九”就可以“行走江湖,悬壶济世”了,那未免太小看课改的难度了吧。

 有鉴如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在课改中加大培训力度,只有这点解决了,才是课改的最大的改变之一,否则,课改,只能是空话。其次,课改表面上与一个地方的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似乎无关,其实不然。一个开明、平等、自由的环境一定能更顺利地将课改活动开展起来,发展下去。反之亦然。所以,我们在开展这一活动时,也应联系本地区的文化、经济、环境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一活动。别为了“充门面”而去“演戏”,或是想当然地搞“一刀切”的愚蠢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累了老师,害了学生。再者,课改,其实只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考试制度不变,让课改变成了“空中楼阁”,这应是我们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了。

相关热词搜索:课程改革 几点思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