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新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主线

发布时间:2020-08-26 来源: 主持词 点击: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新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奥秘之一就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一部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强化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寻求社会共识、凝心聚力的历史。我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指导,这既是理论逻辑的必然,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社会主义实践逻辑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逻辑的必然。值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审视意识形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程,对当前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新中国 70 年;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中 国共产党人一直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这既是理论逻辑的必然,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社会主义实践逻辑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逻辑的必然。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美好生活而奋勇前进时,在有史以来更加接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目标时,我们猛然发现,我国的发展形势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这些挑战有客观的方面,如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负能量、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在主观方面有人们价值观、思想多元化的挑战,也有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文化渗透的挑战,这些挑战带来意识形态淡漠化、边缘化、碎片化、空心化的后果。在如此的国际环境背景下,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在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理论逻辑

 近年来,有人打着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幌子,鼓吹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所有制中立、意识形态中立等观点,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严重影响。这些观点所讲的“实际”缺乏理论的逻辑,没有理论逻辑,单纯的“实际”是僵死的、过时的、无灵魂的。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作为思想建设的一大基本规律。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可以不断强盛,中国共产党队伍为什么可以不断壮大,最根本的实质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其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凝聚力、引领力。

 一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强化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寻求社会共识、凝心聚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期间经历无数的波云诡谲,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指

 导思想。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第一大历史任务: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进入新时代正在奋力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在艰难的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工作的指导思想。1938 年 5 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马克思列宁学院,把提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的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中国新文化“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他强调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地位,并在 1945 年的《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思想教育是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一再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对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才能夺取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等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逐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5 年 3 月初,中共中央在《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中强调指出:“必须唤起全党的注意,进一步认真地加强党的思想工作。各级党委必须真正做到把思想领导当做自己领导的首要职责。”这个指示体现了毛泽东等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对当时存在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和对以党的思想工作为代表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目的是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和运用马克思

 主义,并且确立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改进和加快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把与中国国情不断交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毛泽东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进行批判的继承;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在苏联解体的国际背景下,江泽民从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高度来审视和看待马克思主义对党的意识形态指导作用,从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凝聚全党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胡锦涛在“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探索中,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价值目标,强化意识形态,以人为本是根本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对理论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赋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科学论证,使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能够经得起理性观念考量的思想体系,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

 习近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

 党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他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工作,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环节;以人民为中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立场;培养时代新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职责;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实践逻辑

 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在意识形态建设中总是伴随着一种声音,鼓吹“意识形态中立”,此种说法甚嚣尘上,其实质就是要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对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探索都失败了,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历史证明,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深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旧中国,不仅农民阶级的意识形态不代表先进的社会思想,而且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不能揭示近代中国社会的本质和规律,都没有能力带领中国走出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深渊。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阶级发动的一场反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民运动。清王朝的统治根基虽然被动摇了,但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联合剿杀下宣告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暴露了农民作为小农经济的代表,其意识形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复杂环境里的虚弱和无力。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提出的“师夷之长以制夷”、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以北洋舰队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沉没、光绪被幽禁、戊戌六君子被捕而告失败。这证明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西方技术或改良的意识形态,不可能使当时的社会现状有所改变。

 1911 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线光明,但最终被北洋政府篡夺了领导权,未能建立起理想中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取得预期效果,说明具有软弱妥协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彻底的,不能改变国家和人民备受屈辱的历史命运。

 为了改变国家和人民的现状,各个阶级在各自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拼死一搏,但无数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并未换来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改变,中国依旧沉浸在黑暗之中前途渺茫。除了无产阶级以外的其他阶级都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都不可能改变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不可能动摇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勾结对人民大众的压迫。历史迫切地呼唤新的阶级和新的意识形态出场,改变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第二,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指导下,具有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承担起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在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下,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直接导致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并且通过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勾结的本质,此时的旧中国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921 年,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成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拥有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经过 28年的浴血奋战,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心,领导中国的无产阶级走上历史的舞台,最终赢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革命的成功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成功。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向全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威力,中国共产党及其意识形态在中国人民心中和世界人民心中树立了强大威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投入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顺利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并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我国建立了国家工业体系,人民的政治地位获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一定改善。一系列成功的实践,更加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启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环境稳定有序,人民物质水平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精神生活得到丰富,这些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得到巩固,同时,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也更加稳固。新时代尽管面临着意识形态淡漠化、边缘化、碎片化、空心化的困境,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将更加稳固,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文化逻辑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可轻视的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多年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脉相承又接续发展的理论成果,既是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又是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思想,使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启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其认同实现了中国的价值秩序重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可轻视的文化价值软实力。

 第一,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要思想文化保障。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是人类的血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与灵魂。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能否发展关键看是否有先进的文化作指导。具有先进文化作指导的国家和民族,一定取得重大发展和进步。反之,没有先进的文化作内在支撑和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注定因失去发展方向和灵魂,而被时代和世界抛弃。中国共产党在 1921 年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工作的指导地位。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文化事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创造性转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更加深入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与爱戴。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毛泽东就强调我党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江泽民在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国际风雨变换的时代,在“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过时论”嚣张流行的时代,提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指明了方向。经过 70 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辩证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制度巩固和文化成果丰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

 意识形态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双百”方针,成为我国一贯坚持的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分别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对文化发展提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目标。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不断巩固,社会文化繁荣发展,文化成果丰硕,形成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和网络,既有国家层面的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又有地方性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剧院。文化建设的成果异彩纷呈,尤其是随着一些适合年轻人思想特点的文化作品问世,如《战狼 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文化成果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其内容和形式。由于文化服务体系和网络的全覆盖,文化成果异彩纷呈,人民文化生活的基本权益和基本条件都得到保障,而且保障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的传播,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凝聚社会成员、社会集团或阶层的重要文化力量。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凝聚力和引导力,是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文化价值力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价值判断,是人们行动的标尺,不仅得到群众认可,而且成为群众自觉服从的行为规范。作用主要表现在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立价值准则和标准、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等方面。就微观层次上的个人和宏观层次上的整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都是标尺和风向标,度量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起到引导、凝聚社会成员、社会集团或阶层以马克

 思主义意识形态设定的参照体系作出抉择和行动,最终达到规范、调整、引导自身行为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强有力执政资源、精神法宝,对凝聚人心、引导行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人民自觉且积极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环境的优化,也有助于其持续发展,这是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建设成功的重要文化基础的沉淀。

 第三,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意识形态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保持经济、政治秩序的价值理念基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的实践遵循真理和价值两种尺度。实践的真理尺度在于通过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及本质,以达到让人们在实践中遵守真理的目的。实践的价值尺度在于通过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价值目标,以达到让人们在实践中遵守实践价值的目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要受到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要求人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而价值尺度要求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改造世界,使世界成为更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样子。从实践价值尺度角度理解,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保持经济、政治秩序的价值理念基础。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推动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维护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深化社会主义改革的价值观引导。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史无前例地创造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新秩序。而要使这种经济、政治新秩序产生巨大的成效与业绩,就要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进行论证、阐释和引导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不光是论证、阐释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要求,而且要在价值层面论证、阐释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等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等实践活动服从于满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目标。它规范着人们的经济、政治等相关社会活动依照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去决定取舍而展开,意识形态可以达到激励和约束社会主体行为的双重效用。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意识形态,有双重效用:一方面,通过激励社会行为主体实现制定的目标,刺激其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令其迸发出潜在的巨大活力;另一方面,起到约束社会行为主体的作用,敦促他们树立相关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良性运行。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引领着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发展朝更加美好、更加开放、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意识形态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社会活动的规则,有利于协调各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减少消耗。这就是说,党

 的意识形态能够为人民的社会活动提供向导,在方法论层面上指导社会活动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意识形态得到群众的认同之后,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相对统一的价值体系,有利于人们理性地协调彼此的利益关系,缓解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的矛盾,自觉地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的矛盾,达到减少决策时间、精简决策流程、节约交易成本的效果。这也正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号召力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在,是中国在短短 70 年的时间实现国家富强的决胜武器。

 四、结语

 总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是中国广大劳动群众获得解放、实现美好生活的学说。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阶级立场,才可以真正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律和功能。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其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这些理论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仅 70 年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伟大飞跃,也必将指引中国实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相关热词搜索: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主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