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教研模式改革思考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 主持词 点击:

 “互联网+”背景下教研模式改革思考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局限性,为教育领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创新教研“工具”。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观念、教研方式等方面发生的转变,论述了利用“微”研究开展网络教学研讨模式,提出了网络教研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新时代教研改革工作提供可能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模式改革;对策

 著名专家教授焦建利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技术是不会将老师淘汰掉的,但是, 与利用技术的老师相较,不用技术的老师更容易被淘汰。因此,在互联网络环境中,教师教研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在教育策略、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革新,基于网络化视角,重新解读教研工作。

 一、“互联网+”时代教研工作转变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传统教育模式逐步消退,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间教室被一张“网”替代,学校、学生、教师自主选择教育模式的形态,通过这张“网”就能够轻松实现,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其利用的都是网络与教育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手段。可以说,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对“互联网+”魅力的集中彰显。同时,“弹幕教学”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中衍生出来,在上课中,学生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对教师的视频讲解内容发表疑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利用网络弹幕的方式,实时显示到教师的网络课件上,教师结合学生的“弹幕反馈”,对授课内容及方法进行随时调整。面对“互联网+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进行转变,要深入探索这个有着巨大能量的网络“教育世界”,实现教育创新。

 2、教师教研方式的转变

  数字媒体时代,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断改变,教师在教研工作上也要进行改进。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注意力模式发生变化,学生被称之为“视觉化一族”。教师基于互联网络平台,完成备课、说课、上课,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参加专题讲座,参与到重大议题讨论中,强化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成为教研模式变革的趋势。移动终端为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学生利用移动智能化终端,可以达到“天下名师皆为我师”的目的,作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新型媒介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还要增强自身的新媒介素养,为学生提供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如,借助 Ocarina 软件,手机也可以变成陶笛,凭借 Autorap 软件,只要开口说话,就会变身为艺术家,等等。因此,教师要以网络为助力,实现自身的媒介融合素养提升。

 二、“互联网+”时代,以微研究助推教师教研

  当前,教学发展的个性化、可视化特性更加凸显,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师开展教研工作, 服务于学生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注重以微研究推动实现网络教研。

 1、重视微设计交流

  就某个知识点,对其知识结构进行把握,制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实施解惑、启惑教学, 这种设计就是微设计。与一般的教学设计相较,微设计的针对性更强,容量小,具备启发性, 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借助网络平台,明确教学困惑,开展评选微设计活动,共同探讨微设计的可行性。这种教研活动有着较小的切入点,形成了明确目标,易于把控,教师不会人云亦云,能就共性问题进行共同探讨解决,从而充实了网络教研资源。

 2、注重微课评选

  在微设计资源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针对微课开展征集评选活动,博采众长,注重教师专长的充分发挥。教师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以一对一情景模式,完成微课制作,并积极参与到网络微课评选活动中,如“七乐彩”一般集合众多教师的力量集中教研,进而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评选过程中,各个环节必须齐全,要就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过程,并完成后期制作。并且,要追求实效性,注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内容的短小精悍,音视频控制在 5-8 分钟,注重小题大做。

 3、关注微课题研讨

  所谓微课题,就是基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形成某个与知识相关的课题,结合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剖析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应对之法,再通过反复实践得到印证。也就是爱因斯坦曾提到的,“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网络平台实施微课题教研,促使教师积极性得到提升,在与自身教学实际深入结合的基础上,启发新的思维,形成新的思考,萌生新的创意,再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总结,进而形成某一课题,为教学活动服务,增强教师专业水平,以实现自我成就。

 三、“互联网+”时代,提升教师教研的策略措施

  1、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人们能够获取到海量信息,筛选出符合自身要求的资讯,以丰富个体知识库。基于此,教师在网络平台助力下,凭借移动智能化媒介,如, 手机、平板电脑等,获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形成独立的知识库系统,以便于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满足自身学习需求。并且,还要对这一知识库系统进行随时更新,吸收新的教学、教研咨询充实到知识库中,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通过网络平台,组建教研共同体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队的帮扶,教师处在学校这个团体当中,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学校这一团体又包括诸多团队,每一个团队都能看作是一个“教研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发展骨干力量,注重输入新鲜血液,从而推动实现团队的作用发挥。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研活动搭建了网络平台,组建“教研共同体”,有利于跨区域、跨领域教研共同体的建构,使网络平台的便捷互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网络教研路线进行规划,拓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典型问题出发,结合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展开交流互动,探讨出相应的方案,并组织实施,再在反思评价中,促生教研成果,进而达到自我超越的效果,实现共同进步。

 3、通过网络平台,充实教研资源库

  教师要认识到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善于利用互联网媒介,开展自主学习,积极接纳新鲜事物,以更好地实施教学反思,完成经验总结。同时,通过制作课件,收集教学素材,撰写教研心得,将其上传至网络,积累起“小金库”,利用微博、微信,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此外,可以在“教师学苑”上申请一个账号,形成“专业资源库”,结合“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等已有资源,实现教研能力的逐步提升。

 四、结语

 互联网发展环境下,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极大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教研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构建了新的网络化教研平台,使教研模式改革的步伐更加稳健有力。因此,教研模式要进行创新,就必须基于网络化资源,对教师自身、教研共同体积资源库进行改进,推动教研模式的网络化革新。

 参考文献

 [1]王静姝.互联网条件下教研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6):130-131.

 [2]庄敏琦,庄菁玮,李明翔.“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教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

 化教育,2015(12):93-96+142.

 [3]何金花.区域互联网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研论丛,2015(11):76.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 教研 思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