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0-10-11 来源: 主持词 点击:

 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做好中心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应急准备工作,根据《**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转发<**省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省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和**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监测预警有关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中心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具体防控举措以当地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发布为准。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清醒认识疫情防控长期性、严峻性、复杂性,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以更大的努力、更有力的措施,抓紧抓实抓细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巩固当前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形势,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对防控漏洞再排查、对防控重点再加固、对防控要求再落实。以问题为导向,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切实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项准备,及时发

 现和有效处置散发病例,严防聚集性疫情,不断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中心干部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健康使命,全力防控疫情反弹,在疫情面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二)统一领导,严防严控。根据中心《关于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坚持防控指挥体系不变,按照职责分工,在前期严防严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防控方案,扎实开展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

 (三)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针对秋冬季防控特点,进一步宣传普及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结合“治未病”理念,持续强化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病能力。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预案,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监测报告,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序做好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巩固防控成果,有效防止疫情输入、扩散和输出。

 四、压实防控措施

 (一)强化监测报告处置。严格执行每日疫情报告制度,中心本部和各管理部建立监测哨点,每日检测体温,观察询问是否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提高早期监测的时效性、敏感性。一旦发现发热病人或出现疑似症状,要按照规定及时向中心防控领导小组、当地卫健部门及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报告,做到第一时间响应、迅速启动、高效处置。

 (二)强化重点部位疫情防控。各管理部要加强“验码、测温、不聚集、戴口罩”防控措施,倡议“六多六少”,服务场所、办公场所落实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维护等措施。继续宣传引导住房公积金业务网上办、就近办、预约办和安全办,避免聚集性排队等待。

 (三)做好应对疫情准备。继续坚持前期有效经验做法,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及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立足秋冬疫情防控需求,确保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人员队伍、经费保障、物资储备到位。要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开展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传染病早期症状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环境卫生整洁、除“四害”行动,以及文明健康倡导等志愿服务,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倡导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少聚集、不扎堆、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

 五、形势研判 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输入性疫情的风险长期存在。专家研判今年秋冬季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风险较高,且秋冬季又是各类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将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防控难度,疫情防控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六、情景构建及具体防控措施 鉴于国内外新冠肺炎流行形势,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原则,中心构建了四种不同情景下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指导各部门有效防控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一)情景一:

 1.情景描述:中心个别干部职工出现疑似病例。

 2.策略和措施:

 ⑴监测上报:中心干部职工发现有发热、干咳、腹泻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隔离并上报部门负责人、中心防控领导小组,且严格落实每日健康监测报告制度。

 ⑵诊断排查:就诊期间即被医院列为疑似病例或症状未有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现象,应立即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上报当地卫健部门及新冠肺炎防控

 工作应急指挥部。所在部门所有人员都要保持一米社交距离,佩戴好口罩,每日检测体温,不聚集开会,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每日健康状况。

 ⑶封闭消毒:采取封闭其所在工作场所、限制人员流动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可能污染的场所及物品,如办公区域或服务场所地面、桌椅、个人用具、空调系统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二)情景二:

 1.情景描述:服务场所发现办事群众为疑似病例。

 2.防控策略和措施:

 ⑴加强监测:各管理部应在服务场所入口设置监测哨点,落实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八闽健康码”验码等防疫措施。

 ⑵快速处置:发现有疑似症状或发热病人应立即劝离。其所办理业务属于可网办的,应引导其在网上办理;不属于网办的,应告知其延期办理等形式。对于拒不离开者,管理部负责人应第一时间出面劝说,并安排后台人员报警,同时将情况上报中心防控领导小组、当地卫健部门及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

 ⑶清洁消毒: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可能污染的场所及物品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三)情景三:

 1.情景描述:中心干部职工出现确诊病例。

 2.策略和措施:

 ⑴及时上报:确诊病人应第一时间上报部门负责人、中心防控领导小组,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⑵快速处置:落实“早隔离”措施,及时联系定点医疗机构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配合当地卫健部门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防控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严格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后继续实施居家观察 7 天的措施,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做到疫情划定区域范围内人员“应检尽检”。建立健康管理台账,坚持观察询问,每日检测体温,详细记录健康状况。

 ⑶封闭消毒:采取封闭确诊病例所在工作场所、关闭所在区域对应的空调通风系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限制人员流动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可能污染的场所及物品,如办公区域或服务场所地面、桌椅、个人用具、空调系统等进行全面彻底清洁消毒。

 ⑷教育引导:做好中心干部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工作,稳定干部职工情绪,避免过度恐慌,确保有序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工作。

 ⑸健康随访:对于治愈出院的干部职工,继续居家隔离14 天,建立健康管理台账,坚持观察询问,每日检测体温,详细记录健康状况。

 (四)情景四:

 1.情景描述:中心个别干部职工出入高中风险地区。

 2.策略和措施:

 ⑴及时上报:根据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发布高中风险地区情况通报,出入该高中风险地区的干部职工应立即上报部门负责人、中心防控领导小组、当地卫健部门及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⑵诊断排查:根据当地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组织安排,出入高风险地区人员严格实施集中医学观察 14 天,出入中风险地区人员严格实施居家医学观察 14 天,分别在观察第 1 天、第 14 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隔离观察期间,参照情景一防控措施处置;如确诊,参照情景三防控措施处置。

 六、相关保障 (一)组织保障。各部门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制定本部门应对疫情处置意见和处置流程,把防控措施落实到人,做到防控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推进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运转。

 (二)物资保障。要科学合理进行口罩、体温枪、消杀用品等防疫物资储备,中心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不低于既往疫情高峰期 30 天使用量进行储备,并按照“保重点区

 域、保重要部门,保一线窗口”的原则全力做好物资供应保障。

 (三)督导检查。中心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对因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不担当不作为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影响的,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流程

 1、疫情报告与监测

 (1)发现疑似病例我镇应于 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寿县县医院及时转诊。由疫情报告组成员负责 24 小时监测疫情网络和接听疫情电话,接到或发现疫情报告时,应详细询问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发病者的症状、体征,有无死亡,疫情信息来源及报告人联系方式等基础资料,并上报防控指挥办公室,再由其上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再由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县卫健委领导报告。疫情报告组应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2)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监测。全镇各村及时摸底异地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和来寿人员,由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做好监测工作活动,发现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定义的患者或密切接触者应及时报告。

 2、疫情现场处置

 (1)开辟清洁区及处理区

 疫情处置人员到达现场立即选择一处离事发现场较近、未经污染的区域开辟为清洁区,作为应急指挥、物品存放、消杀准备、后勤消毒工作地点;同时开辟一远离清洁区的区域作为处理区,供消杀及采样人员完成疫情处置,进行个人消毒及废弃物、使用过物品处理。

 (2)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处置组在清洁区尽快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携带调查表及工具进入污染区,立即对突发疫情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时行调查分析,并按照规定对病人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及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件 1)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并上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防控指挥办公室。

 根据疫情线索,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疫点、疫区的范围。

 3、病例管理及救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发现和报告工作(相关定义见附件 2 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诊疗方案(2012 年第 1版)》)。

 (1)监测病例(同时符合下述条件的患者)。

 ①.发热(≥38℃)、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表现;

  ②.发病前 14 天曾前往或居住于报告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可能已经发生传播的地区。

  (2) 疑似病例

 患者符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但尚无实验室确认依据。

 ①.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病原感染解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体温≥38℃、咳嗽;有胸部影像学改变、肾功能改变等。

 ②.流行病学史:在新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有旅游或居住史;发病前 14 天内与疑似或确诊发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3)确诊病例

 满足疑似病例标准,且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

 (4)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①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密切接触者主要界定如下:

  一是诊治疑似或确诊病例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身体密切接触的人员;

  二是在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症状期间,共同居住或密切接触的人员;

  三是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判断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②由镇府牵头、卫生院协调公安等部门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均实行居家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 3 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有无急性呼吸道症状的出现及病情进展。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接触后 14 天内,一旦出现发

 热(体温≥38℃)、咳嗽,并有肺炎症状和体征等表现的病例,则立即转送至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报告及治疗。疾控机构负责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秋冬季 肺炎 疫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